母子俩在画作上认真写下老人名字
照片中的男子轻轻握住母亲的手,在刚完成的画作上一笔一划写上老人的名字:陈玉华,母子俩脸上带着微微的笑容,整个画面透着浓厚甜蜜的母子深情。
11月7日下午,我院开展水粉画学习,二十多位老人和孩子一起参加,陈婆婆就是其中一员。在画画的过程中,男子站在旁边,细细地看着母亲笨拙地用画笔沾色,再小心翼翼地画到纸上,先是天空,再是黄土地,再是两棵树,最后画上树叶,男子就只是微笑地看着,没有参与,也没有打扰,画作完成后,母亲握着画笔的手颤颤巍巍地欲写上自己的名字,但是右手颤抖得厉害,要完成一撇一捺都显得困难,这时,男子走上前,握住母亲的手,写下了母亲的名字。不了解情况的老人和工作人员纷纷说道:“这儿子真孝顺,陈婆婆有福气。”我笑着告诉大家,这不是陈婆婆的儿子,是小女婿。大家感到非常惊讶,都说女婿就是半个儿子,能为丈母娘支付养老费用,时常前来探望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我作为特护区的社工,看到了陈婆婆摔倒后卧床不起的状态,也看到了陈婆婆接受康复训练时的疲惫和坚持,从卧床到行走是一个艰苦的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,小女婿的身影时常出现在社工的眼中。康复师为陈婆婆做肢体康复训练时,小女婿在旁边认真地观看学习着;陈婆婆可以下地了,在练习平地行走时,小女婿伸出双手,隐隐地保护着;康复训练结束后,小女婿再次为母亲轻柔双腿,放松肌肉;陈婆婆可以拄着助行器行走时,小女婿就带着母亲到花园散步、晒太阳……
事其亲者,不择地而安之,孝之至也。家人的孝心,换来了老人和大家的笑颜,在陈婆婆和小女婿身上,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“女婿亲如儿,百善孝当先”。

陈婆婆画的母子树
符艳丽(特护区社工)
|